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陈丽等丨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
TUhjnbcbe - 2021/8/8 20:3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518.html

导读

摘要:高校网络教育特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部署的试点工作,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远程教育,即第三代远程教育,简称“网络教育”。新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对网络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面临新挑战。本文深刻剖析了网络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在战略层面大胆提出网络教育“两个服务”的新定位;在战术层面提出高校网络教育改革创新的三个着力点。论文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分析;新时期网络教育“两个服务”新定位;网络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新模式;网络教育供给服务新模式;网络教育新体制与新机制。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深刻理解网络教育发展的时代机遇、主要矛盾、改革动力和创新方向。

关键词:网络教育;矛盾;定位;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体制机制;高等教育质量;高等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作者:陈丽1;赵宏1;张文梅1;林世员1;(1.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

高校网络教育特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部署的试点工作,是我国高校最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远程教育,即第三代远程教育,简称“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源于年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该文件提出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于此,自年起教育部先后共批准68所高校(包括67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试点机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第三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模式。经过二十余年的试点探索,网络教育作为我国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典型代表,已成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截至年,网络教育规模已占整个学历继续教育总规模的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可以说,网络教育是高校继续教育最具有创新活力的办学形式,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在高校抗击新冠疫情中,网络教育在平台、技术、资源和专业队伍等方面成为高校在线教学的重要支撑。

进入“十四五”,我国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新征程。新征程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网络教育的定位、人才培养、供给服务和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网络教育应该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发挥创新活力,努力成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笔者将面向新时期网络教育的历史新机遇和新挑战,从分析网络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出发,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阐述新时期网络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改革创新着力点。

01

网络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一)开放入学与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之间的矛盾

开放入学与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教育质量声誉长期低于其实际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国际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证明,远程教育入学的开放程度必须与质量保证能力相适应。一种新的远程教育办学形态初期应控制好招生规模,积极争取社会和市场对其质量水平的认可,应在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后方可逐步扩大规模。譬如,英国开放大学在办学初期严格限制招生规模,直至首届毕业生获得社会认可后才逐步扩大规模。同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也针对远程教育的特殊办学规律建立了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标准进行质量认证。在英国开放大学内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质量保证部门,其以外部质量保证标准为依据,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以便定期对各个专业进行质量认证和质量监控(徐旭东,)。

我国网络教育在试点初期问题频发,一方面,因为试点高校的招生规模超出网络教育的服务供给能力,学习支持服务的不足制约了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因而给高校造成较为负面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各级*府忽略了质量保证制度建设,直接将质量保证责任交给试点高校,造成在质量管理中缺乏相应制度保障和标准依据。当网络教育出现质量问题后,教育部在惩处违规办学高校的同时,设立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又相继出台系列质量管理文件,采取了建立专业认证制度等系列举措,促使网络教育的试点工作回归正轨。实践表明,我国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程相对滞后于开放入学的进程,这是引发办学质量问题的关键。因此,新时期推进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先期建立、健全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与传统学科知识观之间的矛盾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学科知识观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网络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原因。在网络教育试点中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通过查阅网络教育试点机构网站、招生宣传材料和培养方案等资料,发现各试点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已形成高度共识。然而,通过深入查阅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笔者发现,网络教育人才培养仍延续普通高等教育的知识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专业设置以校内全日制教育专业为主,仅有极少数是为成人继续教育专门设置的专业;②培养方案仍遵循“学科中心取向”,将学科知识作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主要来源,学科结构的逻辑成为课程内容组织的主要依据(冯晓英,等,),缺乏行业最新发展前沿内容;③教学策略仍以认知主义策略为主,基于成人学习者的教学设计不足,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实践证明,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满足成人继续教育的学习需求,无法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树立新的知识观,探索适应人才培养定位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供给驱动的教育服务模式与多样化灵活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

传统供给驱动的教育服务模式与多样化灵活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网络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多是伴随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具有技术依赖性、个性化、自由性、多任务并行处理等新特征(张立新,)。相比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网络教育的理念和服务应更为开放,供给驱动的传统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新一代学习者对个性化、自由与灵活学习的需求,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等多领域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府制度规范、社会积极介入等方式完善供给,提高了资源供给的精准化,更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要,有效解决了中国式产能过剩等问题(刘明达,;刘亮,)。网络教育应该借鉴其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经验,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网络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四)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前工业化教育管理体系之间的矛盾

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前工业化教育管理体系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是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人际交互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学由一个教师独立完成,教师可根据师生交互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此时,教师数量通常与教学规模呈正相关,该教学方式呈现显著的劳动密集型作业的特征,类似于前工业化手工劳动。与之相比,远程教学是以技术媒体为中介,在师生时空分离的情况下,通过学生与媒体、学生与教学要素以及学生概念与新概念三种教学交互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丁兴富,;陈丽,)。与课堂面授相比,远程教学通常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联合团队。在实现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后,利用网络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此时的教学规模可以不受主讲教师数量的影响,呈现显著的规模效益(丁兴富,)。由于前期需要投入较多的媒体和课程开发费用,远程教学方式具有资金密集型作业的特征,类似于工业化生产。

在网络教育试点初期,普通高校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时空灵活、以媒体为中介和具有规模效益优势等,对网络教育的投入规律、异地学生服务模式、远程教学工作量计算方式、教学活动组织和网络教学质量保障等认知相对较少。上述情况在客观上导致部分试点高校在初期出现规模失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课程教学模式简单、课程建设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声誉引发社会质疑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招致教育主管部门和普通高校领导班子对网络教育试点意义的质疑。但在同一时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利用长期积累的远程教育办学经验和已初步建立的工业化教学管理体系,高质量地完成了试点工作。同时,针对普通高校存在的难以管理地方学习中心的难题,创新性提出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模式,从而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国家开放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认为,普通高校前工业化的管理体系是制约其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的主要原因。在新时期,网络教育的改革创新重点应立足于推动构建与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

02

新时期网络教育“两个服务”新定位

新冠疫情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无论是高校继续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都更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丽等丨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