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月4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00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旨在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状。
本报告以教育部规定的五大指标体系(毕业生基本情况、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关分析、高校就业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就业状况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反馈)为基础,全面反映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00届高校毕业生的整体情况、就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体现了大数据时代教育工作的精准理念,为明年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更相匹配,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现摘录部分内容,供你先睹为快。报告全文,请戳底部“阅读原文”查看。
Part
1
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1.1学历结构
00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人,本科生人,高职(专科)生人。共涉及8个博士研究生专业,5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个本科专业,个高职(专科)专业。
表1.年高校毕业生学历结构统计表
图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
Part
就业状态分析
.1.1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率
全省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1.64%,其中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0.91%,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0.58%,本科生就业率为78.95%,专科生就业率为8.68%。
图.1.1不同学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布
(1)不同学科门类博士毕业生就业率
在博士研究生中,就业率前三位的学科是法学(96.0%)、经济学(95.80%)、医学(95.70%),就业率后三位的学科是理学(88.30%)、农学(84.10%)、艺术学(83.30%)。
表.1.-1博士毕业生就业学科门类分布统计表
()不同学科门类硕士毕业生就业率
在硕士研究生中,就业率前三位的学科是工学(96.40%)、军事学(93.55%)、经济学(9.75%),就业率后三位的学科是哲学(73.1%)、历史学(69.0%)、艺术学(63.38%)。
表.1.-硕士毕业生就业学科门类分布统计表
(3)不同学科门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在本科生中,就业率前三位的学科是工学(8.89%)、农学(80.7%)、管理学(78.90%),就业率后三位的学科是军事学(71.43%)、哲学(71.35%)、法学(70.06%)。
表.1.-3本科毕业生就业学科门类分布统计表
(4)不同专业大类专科毕业生就业率
在专科生中,就业率前五位的专业大类是水利大类(9.75%)、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91.04%)、农林牧渔大类(88.76%)、交通运输大类(87.8%)、土木建筑大类(86.76%),就业率后五位的学科是新闻传播大类(80.5%)、轻工纺织大类(78.59%)、公安与司法大类(74.7%)、旅游大类(74.17%)、医药卫生大类(7.01%)。
表.1.-4专业毕业生就业学科门类分布统计表
.3就业行业分析
00年毕业生就业的1大类单位行业中,就业人数前四位的行业是教育(11.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89%)、制造业(9.01%)、建筑业(8.8%),合计占总就业人数的38.88%。就业人数后四位的是国际组织(0.01%)、军队(0.3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计管理业(0.9%)、采矿业(1.03%)。与年(总就业人数)的就业行业分布前四位及后四位一致。
表.3-1、0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名前四位
表.3-、0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名后四位
.4.1省内就业形式
00年在陕西省就业的毕业生共人,就业形式包括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科研助理、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等形式。其中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最普遍,占在陕就业人数的77.40%。
表.4.1-1省内就业形式统计表
.5.1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升学情况
00年高校毕业生中升学人,占全部毕业生的15.0%。其中,00年硕士毕业生中升学人,占全部硕士毕业生的5.4%;00年本科毕业生中升学67人,占全部本科毕业生的15.86%;00年高职(专科)毕业生中升学人,占全部高职(专科)毕业生的17.1%。
表.5.年不同学历毕业生升学统计表
Part
3
就业特征及促进就业措施
00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比上年增加人,增幅为0.94%。其中研究生人(占比10.75%)、本科生人(占比50.73%)、专科(高职)生人(占比38.5%)。截至11月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已就业人(其中有岗位就业人数人;升学、出国、征兵人数人),初次就业率为81.64%,较届下降7.44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0.61%、本科生为78.95%、专科(高职)生为8.68%。
3.1全省0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征从生源分布看,陕西籍生源毕业生最多,有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7.71%,就业人数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67.47%。陕西籍生源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1.35%,比总体就业率低0.9个百分点。
从就业地域分布看,有名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占比71.10%;有名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占比1.79%;有名毕业生在中部地区就业,占比7.1%。在陕西省内就业的有人,占比6.81%,与年相比降低.6个百分点。
从就业行业看,在教育及培训机构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人,占比14.11%;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就业的有人,占1.49%;在制造业就业的有人,占11.38%;在建筑业就业的有人,占11.14%。
从就业单位看,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企业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60.79%,与年相比减少10.68个百分点。其中,到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有人,占41.98%;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有49人,占15.83%。
从就业岗位分布看,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人,占比18.38%;在“教育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有人,占17.51%;在“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为人,占13.15%。
从学科就业情况看,全省高校工学类专业就业率最高,为85.85%;理学类为78.76%;农学类为8.4%;管理学类为80.5%;文史类为77.75%;医学类为79.6%;法学类为71.83%。
从城乡生源就业率看,农村生源就业率高于城镇生源。城镇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为77.85%,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为81.97%,城镇生源毕业生比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低4.1个百分点。
从男女生就业率看,男生就业率高于女生。男性毕业生就业率83.8%,比总体就业率高1.64个百分点;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为80.04%,比总体就业率低1.6个百分点,两者相差3.4个百分点。
从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特征来看,0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现了省委、省*府确定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0%的工作目标,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陕西、面向西部的就业仍占主导地位;二是*策性岗位促进毕业生就业作用发挥明显,企业依然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三是工学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3.促进高校毕业就业的*策措施00年是近年来就业形势最为困难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叠加影响,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加大,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疫情发生以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全省各高校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关于“六稳”“六保”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强化统筹,综合施策,启动了00届高校毕业生“百日冲刺”行动,推出系列“促就业”*策措施,千方百计扩渠道、拓岗位,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面。
(一)加强统筹谋划,打造“稳就业”合力。一是全面部署推进稳就业工作。省委、省*府高度重视疫情发生之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书记、省长直接抓、重点抓。省市县*府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稳就业工作专班,发挥*策协同效力,凝聚稳就业合力,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4月4日,方光华副省长召开全省00年春季开学季及促进就业工作视频会,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并亲自带队深入高校调研督导。6月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张广智,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牛一兵主持召开全省0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视频会,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7月1日,原省长刘国中召开*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研究制定陕西省工作举措,梁桂常务副省长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问题。9月日,省长赵一德召开省*府专题会议,研究稳就业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就业工作。年9月至春节前,省教育厅就在全省高校实施了毕业生“校园招聘”行动计划,举办招聘会场,提供就业岗位64万个,部分毕业生已利用“秋招”机会达成就业意向,签约率高于上年同期6.6个百分点。新年伊始,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省军区召开了00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这是00年教育系统召开最早的一个会议,对做好全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部门通力合作,出台促进就业的*策措施。针对0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出台了《关于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的通知》、省教育厅出台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条举措,进一步强化*策导向,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三是高校鼎力推进就业工作。各高校*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很多高校的*委书记、校长视频连线毕业生,给他们加油打气,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三全育人”总体布局,动员广大教师、干部、校友关心关爱毕业生,努力实现全员促就业。
(二)坚持多措并举,打牢“稳就业”根基。一是大力推进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活动。疫情发生后,在全省高校启动了线上招聘活动,利用省级就业平台并联合6家专业招聘平台,举办各类网络招聘活动场,参与单位7.4万余家,提供岗位信息万余条,面试余万人次,形成了“天天有市场、周周有专场”的全天候网络招聘大市场;疫情得到控制后,陕西省高校率先开学,各高校抢抓机遇,早进市场,开展针对性强、专业对口的小规模专场招聘会,共举办线下小型专场招聘会场,提供工作岗位9万余个。二是用足用好基层就业项目。00年陕西省计划招录“西部计划”人、招录公务员人,面向基层招聘“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面向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人,面向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招聘专职工作人员人。三是升学扩招助力就业。00年陕西省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分别扩大到.4万人和.1万人,同比各增加人。四是充分挖掘就业岗位。指导有关高校组建了陕西高校师范类、财经类、民办类等就业联盟,建立了新疆、昆山、宿迁、义乌等就业基地,打造了毕业生“就业直通车”。搭建苏陕教育就业对接平台,引入江苏优质企业,举办“高校毕业生苏陕教育协作网络专场双选会”,开拓就业岗位。配合有关部门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培训补贴和税费减免*策,积极宣传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五是做好大学征兵工作。全省高校学生征兵报名.9万人,其中毕业生报名人,力争毕业生参军入伍人。六是不断拓展就业渠道。鼓励高校聘用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科研工作,开发科研助理岗位余个。联合人社部门进一步扩大中小幼教师招聘力度,设置岗位1.1万个。七是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截至11月1日,98所高校自主创业大学生人,其中毕业生人,带动毕业生就业余人。
(三)实施精准帮扶,打好“稳就业”硬仗。一是加强湖北籍毕业生就业帮扶。对00届名湖北籍毕业生建立工作台账,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开展“一对一”就业跟踪指导服务。二是加强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结合教育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困难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送。截至11月1日,全省高校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6个百分点。三是加强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积极引导和支持少数民族学生面向省内就业,在语言培训、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END——领军教育01届中高考寒假魔*训练营开始报名啦!点击上图查看详情本文来源:陕西省教育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自私的基因第一期自私的基因第二期当机立断第一期当机立断第二期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一期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二期指数型组织第一期指数型组织第二期双向养育第一期双向养育第二期双向养育第三期同理心第一期同理心第二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