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十三五”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连续举行三场专题发布会,旨在全面深入地总结推广试点省份综合医改典型经验,发挥试点省份对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医改各项决策部署切实落地见效。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年和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分两批确定了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十三五”期间,各试点省份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个转变”“两个重点”,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改革“排头兵”作用,既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又在综合医改“试验田”上深耕细作,狠抓落实见效,形成了一大批亮点经验做法,为全国面上深化医改、进一步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1
上海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实施医疗付费“一件事”
自从被确定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以来,上海市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系统配套,实施“”综合医改方案和99条具体举措,探索构建了“制度+科技”的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交出了创新、务实的“成绩单”。
上海市医改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说,目前上海市在资源均衡布局、医保制度保障、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健康绩效方面取得新突破:覆盖城乡、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健全,医防融合、防治结合,实现医疗机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市民15分钟内都可以到达最近的医疗点,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到12分钟以内;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分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到20%左右;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取得实效。财*卫生投入力度加大。全市三大健康指标连续十年处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群众健康福祉持续改善,年全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6岁,孕产妇死亡率3.51/10万,婴儿死亡率3.06‰。
针对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海全面开展医疗付费“一件事”“一网通办”改革,于年5月初启动,8月25日全市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覆盖,截至11月13日,57.67万人次“脱卡”完成门急诊挂号、收费及住院结算,涉及金额0.70亿元;其中,信用无感支付2.27万人次,涉及金额.35万元。
此外,上海市还发挥龙头作用积极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领域深度合作,打造“抗疫长三角”;在健康扶贫方面,上海市35医院支援云南、西藏等地35医院的能力建设成效明显,医院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2
江苏
医院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
江苏省医改办、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少冬介绍说,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78.27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78/10万和2.52‰,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前列。
在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方面,目前江苏省建有医联体个,24个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区)实体化运行,逐步实现医联体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医院建设、医院家。出台27条支持卫生人才强基措施,系统解决基层卫生人才问题,近5年新增基层人才6.89万人。
医院管理制度方面,江苏省正加快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将医院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此外增加10%—15%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医务人员值班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江苏省实行编制备案管理的医院达家,备案管理人。
在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江苏省免费提供均等化的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院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5个,85.1%医院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医院医院,今年年底还有7医院标准。
此外,在强化综合保障支撑能力方面,江医院84家,医院,建立区域性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中心,覆盖92%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
浙江
深化“三医联动”,扎实推进五环联动改革
浙江省以健康浙江为统领,数字化赋能为引擎,坚持“三医联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医学高峰”建设,凝心聚力,形成“1+5”医改攻坚战。
据浙江省医改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介绍,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上,浙江省密集出台“1+x”*策体系,紧扣“一体两层级、三医四机制、五中心六统一”框架,强力推动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运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格局加快形成,县域就诊率提高4.3个百分点(年84%,年88.3%),基层就诊率提高2.2个百分点(年50.5%,年52.7%)。
在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上,浙江省扎实推进“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五环联动改革,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从年29.5%下降到年26.6%,医院医疗费用年均增幅均在10%以内,费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加3.4个百分点。
在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上,抓住“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等契机,医院内部和部门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连续两年推出“看病少排队”等20项改革举措,年持续优化就医环境,推出15项便民惠民举措。医院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率分别达79%、71%,高峰时段平均排队时间缩短到2.7分钟,平均住院日从8.6天下降到6.9天,“出生一件事”让十万多个新生儿家庭实现出生证、户口本、医保卡、社保卡“一次不用跑”。
浙江省以聚力深化委省共建、院省合作为平台,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委省共建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进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建设;三四类疑难重大手术占比提高16.9个百分点,首次医院绩效考核列全国第三,排名最靠前的12家“A++”医院中,浙江省占3家。
4
安徽
“天长模式”成为全国医改典型
作为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安徽省委省*府高度重视,制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医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探索创新县域医共体、编制周转池、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等多项改革经验,“天长模式”成为全国医改典型。
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俊文表示,目前59个县市建立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万县域人口;16个市建立3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实现全省网格化布局,医联体内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5.5%。
医院管理制度更加健全。85%以上二级医院,建立*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家医院核定周转池编制5.4万名,5家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百强,启动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全民医保制度更加完善。全省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策,县域内实行95%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病种达到个,占总出院人数46.5%。25个市县实行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此外,安徽省基本形成城乡15分钟就医圈,远程医疗县域全覆盖。全省医院药占比下降8.4个百分点,技术劳务收入占比增加5.2个百分点。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3.3亿人次,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年均就诊5.2次。“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年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和94%。
5
福建
在岗医务人员人均工资性
收入年均增幅约9.7%
“十三五”以来,福建省及时总结推广三明经验,“三医联动”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闽红介绍,近年来全省医改财*投入年均增长11.3%,高于同期财*支出年均增幅;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由年26.1%下降到年24.1%,群众负担总体有所减轻。通过价调和综合控费,全省医院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年的24.6%提升到年30.3%,其中三明市已达40%。
在健全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方面,福建省98%的二级以上医院已完成章程制定。推行*委书记、院长、总会医院工资总额管理,率先实现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在岗医务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约9.7%。MR、CT等大型医用设备首批集采平均降幅约50.2%;全面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推动发展模式转为质量效益型。
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目前,医院医院列入国家首批试点。所有医院均牵头医联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全省覆盖,首批试点县域基层诊疗人次占比达60.6%,较改革前(年)提高0.8个百分点。
6
重庆
坚持“三医联动”,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重庆市医改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卫介绍,年,重庆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7.8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70/10万、3.37‰,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不断优化。
重庆市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做大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医院设置规划,到年基本实现每个区县至少有1所三级医疗机构。做强县域,在25个区县开展紧密型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其核心是促进“医通、人通、财通”,做好上下级医疗机构间转诊、用药衔接等服务,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1.6%,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同时,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庆市委、市*府先后出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意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实施疾控能力及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未来3—5年计划总投资亿元,目前已启动4医院及市疾控中心的建设。
医疗方面,全面取消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耗)补医”机制。医药方面,积极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联合贵州、云南、河南3省实施医用耗材跨区域联盟采购,通过以量换价,药品耗材价格大幅下降。医保方面,基本医保的保障能力、待遇水平不断提高。重庆市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至28%。
并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医改便民惠民。建立市级医改监测信息平台,接入全市家医院(包含10医院)HIS系统等数据,实现涵盖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23医院可通过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化监管。
7
湖南
全省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90.93%
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湖南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陈小春表示,到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9.49/10万、3.03‰、5.07‰。
1
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
医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总体补偿分别达80%和%以上,药占比从年的43.5%下降至年上半年的27.8%,医务性收入占比从年的27.39%提高到年上半年的32.07%。
2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推进实施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策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年度最高补偿额度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按病种付费病种数扩大到个,开展了DRGs付费制度改革试点。
3
药品供应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认真执行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策,第一批、第二批国家集采药品完成约定采购进度分别达到.89%、58.64%。
4
分级诊疗格局加快形成。
年,全省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90.93%,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5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
相关领域改革统筹推进
启动实施高血压医防融合工程,探索构建基层慢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全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等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推进“一网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三年内实施总投资约亿元的医疗卫生重大项目;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
8
四川
全省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
四川省医改领导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世贵介绍,截至年底,四川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年的29.67%下降至27.87%,在人均卫生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居民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推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户重庆四川,加快建设省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向高、精、尖、优发展,医院“服务主责”和基层“健康守门”的能力。
2
深化医院综合改革。
全省所有医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了42.53%。
3
推动全民医保提质增效。
全省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医保*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2%。
4
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改革。
全面实施医院药品集中分类采购,药品价格较上一轮采购下降了10.59%,全省可节约资金近40亿元。
5
加强医药卫生综合监管。
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专项行动。
6
实施健康精准扶贫攻坚。
全省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费用个人支付占比降到了8.05%,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得到了有效遏制。
9
陕西
设立总药剂师制度,医院药占比
保障居民用药安全
陕西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联昌介绍说,“十三五”陕西全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有几大亮点。
总药师制度试点持续推进。年,陕西省首次提出“医院设立总药剂师,发挥药剂师的用药指导作用,规范医生处方行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据杨联昌介绍,宝鸡市率先试点显示,县级医院药占比下降至30%以下,医院下降至26.5%以下。试点前后,医院药品费用平均下降10%左右。年,总药师试点由宝鸡市扩大到榆林市、西安市、安康市,医院由10家扩大到51家。
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加快形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覆盖。例如西安市莲湖区,就将全区9个街办区域划分为管理片区、个社区划分为管理网格,科学核定各网格承担的家庭医生签约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二、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入网进格,实现了不同层级卫生健康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应。而宝鸡市眉县则将3个医共体和县疾控中心进行整合,构建“管理、责任、服务、利益”四位一体的健康共同体总院,着力放权赋能管理提升质量,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10
青海
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馆覆盖率达到%
青海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厍启录表示,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医疗卫生累计投入.81亿元,年均增长15.6%,人均预期寿命从年的71.7岁提高到年的73.12岁。年,全省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1.97%,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下降到24.90%。
厍启录介绍说,在新医改期间,青海省除了着力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着力提升边远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以外,还把握着重点,着力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
据悉,青海医院42所,占全省医院总数的39.3%;病床张(医院张),占全省医院床位总数的24.1%。建成中藏医馆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馆覆盖率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中藏医药服务率分别达到%、97.1%。
厍启录指出,青海省还将城乡居民在中藏医定点医疗机构*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允许医联体内调剂使用中藏药制剂,动态调整中藏医医疗服务项目项,将种藏成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达到种,进一步满足基层用药需求,筑牢了覆盖全省的中藏医药健康保障网。
11
宁夏
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实施“一站式”平台结算
宁夏回族自治区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晨阳介绍说,“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委*府制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及一系列相关配套*策,推进分级诊疗、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医改各项目标任务。
宋晨阳表示,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是宁夏医改工作的亮点之一。宁夏运用“互联网+”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居民健康档案和基层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向基层患者提供慢病管理、健康科普教育“线上”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用电子健康码,推行智能分诊、在线问诊。
此外,宁夏完成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并初步建成“卫生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了“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B超、远程心电、远程病理等应用。医院,提供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服务。在宁夏备案注册全国医师已达6.4万名,累计接诊服务宁夏患者2.35万例,邀请北上广等地专家接诊近5千例。
宋晨阳介绍说,宁夏在中卫市创建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在银川市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产业园。目前已有近家互联网企业入驻银川、中卫两个产业园,已有51家互联网公司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西非贝宁建立两个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合作共赢。
在完善支持*策方面,宁夏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实施“一站式”平台结算,让群众不出远门就可享受到与国内一线城市同等的优质医疗专家资源。建成了“医院在线监管平台”,强化医疗质量规范有序。同时还制定了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试行价格和医保支付等*策。
来源: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医院院长、红星新闻、健康界等,筑医台资讯综合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