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谈点赞重庆高校思政金课
TUhjnbcbe - 2021/1/18 5:11:00
贵州治疗白癜风         http://www.pfb1.net/m/

点击上方蓝字“我是渝记”一起玩耍

《重庆日报》去年采写的“点赞重庆高校思*金课”系列报道,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三等奖。

这组报道突破传统平面媒体的报道形式,采取文图、视频、H5等多种新媒体结合的全媒体融合报道,对重庆高校的思*金课做了全方位的精彩解读,是新时代下如何做好思*新闻等主题报道的典范。

该系列报道主创人员之一、重庆日报首席记者李星婷从采写经历中总结出的三个特点。

落地快

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及时做好反响报道,是*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表现。

3月21日,在总编辑张永才的指导下,重庆日报即在全国率先推出“点赞重庆高校思*金课”系列报道,是全国首家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作出反响的媒体,反应迅速及时。

有特色

“点赞重庆高校思*金课”系列报道精心选取了10所高校有特色的思*课,分别从重大、西大、川美、重邮、公运职院等高校有特色的思*教育入手,选取各校思*教育亮点报道。

新时代下,随着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更是与以往不一样。

因此,重庆日报在进行该系列报道的时候,记者在长期、深入跑口的基础上,提炼筛选出各具特色、有内涵的思*课。

01

是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进行的思*金课,让课堂“活起来”。如川美用《长征》《开国大典》等上百幅经典美术作品解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事件;重庆邮电大学将思*课教学内容或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动漫、H5小游戏或功能性小程序等新媒体产品予以表现,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增强传播的趣味性。

02

是“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思*教育,让课堂“想”起来。如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春运、暑运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列车课堂”上切身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铁路、轨道和公共交通的飞速发展,同时近距离观察社会百态,思考社会与人生。

03

是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思*教育,让课堂“亮”起来。如重庆大学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川剧)传承与保护基地”,采取“基础课程+工作坊+社团活动”的方式,让大学生领略并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重庆师范大学举行戏剧演出季,让大学生们自导自演,创作出多部反映时代主旋律或抗战题材的话剧,以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04

是有强烈带入感的思*教育,让课堂“动”起来。如清明前夕,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增宪带领18位美术生,来到南泉烈士陵园写生,讲述刘邓大军解放重庆进入“南大门”时那场激烈战斗,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思*教育。

重庆师范大学将思*课搬上舞台

这些思*课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各具特色。有了好内容的基石,才能做好这组报道,讲好“好故事”。

记者李星婷(右一)跟随西大美术学院师生孟良崮采访红色写生

媒体融合报道

每篇报道在推送的时候均采用适合相应内容的视频、文图、H5、动漫等方式,全媒体同步推送报道。

综合这10篇系列报道,重庆日报还推出了精心制作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谈点赞重庆高校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