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用水高峰期来袭
你知道我们每天用了多少水吗
领取这份华师用水报告
告诉你答案
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
大家的实际用水情况又如何呢
跟随以下数据一探究竟
用水数据知多少
校区自来水数据
纵观近三年的变化曲线,三校区在用水量的变化上大体是一致的。年第一、二季度由于疫情原因受到较大影响,用水量大幅降低,第三、四季度逐渐复工复学后,用水量也回归正常水平。在三校区中,石牌校区的总用水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校区;而南海校区由于人数的原因,总水量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年前三季度的用水量均创下了近三年同期最高的记录。无论身处学校哪个角落,请记得关好水龙头,挽留住华师的每一滴水!
对比三校区年第一季度-年第二季度自来水用水量,石牌校区每季度均居榜首,其次是大学城校区,最后是南海校区。三校区自来水用水量的差异与各校区的校区面积和居住人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城与南海校区的数值均稳定在六位数,即使是用水总量最低的南海校区,其数值也十分惊人,节约用水,需要各校区师生共同的努力。
从图上看,三校区人均用水量均在第二季度达到最高峰,其次是第三季度。由于第三季度正值暑假,所以用水量居于第二高。在这两个季度,广东体感温度较高,用水量自然也提高。在三校区当中,大学城校区的同学节水意识较佳。天气炎热,多多喝水,冲一冲澡是人之常情,但也应注意节约水资源。
由图可见,三校区各季度的人均水费有较大差异,大学城校区各季度的人均水费在44-55元之间波动,南海校区与石牌校区的各季度人均水费则起伏较大。石牌校区由于居住人数多、用水区分布广,人均水费大体居三校区之首。此外,在第一季度与第三季度的寒暑假期间,各校区人均水费都有所下降。
公共区自来水数据
石牌校区年公共区域用水量在第二季度达到最高峰。同时,第三季度的用水量与第二季度的相近,皆超过四万吨。第一季度的用水量最低,但也有两万多吨,数值不小。
注:南海校区用水计量系统尚待完善,因此没有统计南海校区各宿舍楼用水数据。
大学城校区每季度公共区域自来水使用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在炎热的第二季度,个人和宿舍的清洁频率都比较高,因此自来水使用量也最高;而第一季度较为寒冷,且寒假学生基本离校,所以自来水使用量比较低。
宿舍自来水数据
注:南海校区用水计量系统尚待完善,因此没有统计南海校区各宿舍楼用水数据。
石牌校区和大学城校区近三年的宿舍区总用水量变化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相比起大学城较为稳定的用水量,石牌的学生宿舍用水量变化起伏较大。年,两校区的宿舍区域总用水变化趋势基本同步。年,石牌的宿舍区总用水量呈现“V”状,变化剧烈;大学城则较为平缓,呈现出“U”状。两校区在年的前三季度纷纷跌至新低。年,大学城的宿舍区用水量回归正常水平,石牌则屡创新高,甚至突破了单季度吨的用水量,两校区的宿舍区用水量差距也逐渐扩大。
注:南海校区用水计量系统尚待完善,因此没有统计南海校区各宿舍楼用水数据。
第二季度是用水的高峰期,两校区均在第二季度迎来顶峰值。由于天气闷热,学生的生活用水也无可避免地会有所上升。但随着暑假的到来,学生的大量离校,两校区第三季度的宿舍用水量均出现明显回落。第四季度两校区的宿舍用水量变化有明显差异,大学城校区的第四季度宿舍用水量上升至全年最高;反观石牌校区,第四季度的宿舍用水量仅高于第一季度,延续了前一季度的下降趋势。在宿舍用水量上,石牌远超大学城。
石牌校区
注:石牌校区部分楼栋由于是公共用水,没有加入计量。
年-年石牌校区各宿舍楼自来水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于学生在夏季和冬季对用水的需求较大,基本上每年的第二季度或第四季度都会出现用水量最高峰。其中,由于疫情影响,学生居家线上上课,年前三个季度的用水量几乎为零。
注:石牌校区部分楼栋由于是公共用水,没有加入计量。
年石牌校区宿舍区用水量高峰期为第二季度。在该季度中,石牌校区各宿舍楼用水总量差距极大,主要原因为每栋宿舍楼居住人数差距明显。譬如研究生公寓,居住者近人,其数值远超过其他宿舍楼居住人数,用水总量相应排行第一。此外,个人用水习惯也是影响各宿舍楼用水总量的重要原因,值得大家留意。
注:石牌校区部分楼栋由于是公共用水,没有加入计量。
年第二季度各宿舍楼人均用水量多分布于6-8吨之间,少许宿舍楼高于8吨或低于6吨。即便生活在同一校区,不同宿舍楼间人均用水量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中,陶北公寓人均用水量最低,值得大家学习。相信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人均用水量也会随之降低。
注:石牌校区部分楼栋由于是公共用水,没有加入计量。
年第二季度石牌校区各宿舍楼人均水费主要分布在17-25元之间。值得指出的是,各宿舍楼人均水费与人均用水量密切相关,排行也相同。看来,大家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不仅能够减少用水量、节约水资源,也可以降低部分水费开支,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城校区
注:年第一、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学生未返校。
大学城校区各宿舍楼之间用水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各栋入住人数的差异上。并且,受到季节气温变化影响,用水量的高峰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而在寒暑假期间,由于留校学生较少,用水量也随之减少。此外,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用水量呈现断崖式下跌的趋势,这是因为新冠疫情刚刚爆发之时,大部分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并未返校。由此看来,大学城校区的用水量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年大学城校区宿舍区用水高峰期为第四季度。在各宿舍楼用水总量排行中,学北10栋高居榜首,达到了吨,学南3栋、学南4栋、学北11栋紧随其后。总用水量排名第一的学北10栋在人均用水量中,低于总用水量第三的学南4栋。不同于人均用水最低的学南5栋,学北17栋在总用水量中所耗最少,仅吨。而此前人均最少的学南5栋则为吨,因此学南5栋的同学节水意识可能普遍较高,值得其他宿舍的同学学习。
在人均用水量上,是学南4栋和学北10栋遥遥领先,分别达到了人均27.26吨和21.51吨。此外,各宿舍的用水量排名同下图中人均水费排名一致,学南5栋的人均用水量最低,仅3.08吨,相比于人均用水量排名第一的学南4栋,少了约24吨。总的来说,大多数宿舍在年第四季度的用水量位于5-12吨,同人均水费排行表相契合。
年第四季度大学城各宿舍的人均水费中,学南4栋“一马当先”,高达79.88元,学北10栋紧随其后,达63.03元。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学南5栋的人均水费仅9.02元,与人均水费最多的学南4栋差值高达70元。除学南4栋、学北10栋外的各宿舍人均水费均低于35元。期间人均水费呈梯级分布,并未出现明显的断层。
校区饮用水数据
校区用水概念过大
如果大家还是没有实感
接下来跟随华师人的脚步
看看我们一天的水都去哪儿了
水都去哪儿了
7:00
华师人的一天
从清晨的洗漱开始
刷完牙洗完脸
开启早八的一天
点击查看用水量
8:00
出门去上课
在宿舍饮水机前装满水壶
保障一天能量满满
点击查看用水量
9:10
课间休息时间
拉上小伙伴
三两结伴去洗手间
点击查看用水量
12:20
下课铃响饭点到!
在陶园点一份烧鸡饭
饭前饭后洗干净手
远离疾病与细菌
点击查看用水量
21:45
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
回到宿舍
将烦恼、疲惫与衣服
一起塞进洗衣机
点击查看用水量
22:00
睡前洗一个热水澡
美美进入梦乡
晚安,华师
点击查看用水量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
一起看看校园节水小妙招
争做华师节水达人
节水小妙招
节约用水,华师人在行动
看看他们是如何用实际行动
呼吁大家节水、爱水
节水用水你我同行
在华师,节水进行时
后勤管理处能源与设备管理科科长王艳丽认为,用水设施设备老化、计量系统尚不完善、师生节水意识不强是造成节水压力的重要原因。“大家可能会认为在南方这个多雨的地区用水压力并不是特别大,但其实可用的水资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富。”据她观察,校内水资源浪费现象除了日常跑冒滴漏外,各类实验室设备冷却、冲洗等用水直接排放也造成了较大水资源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也将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循环水技术利用。
“无论是节水还是节电,我们的工作一直都是围绕制度、技术、教育宣传这三个方面来去做的。”据王艳丽介绍,在制度方面,学校通过出台新的水电管理办法、完善计量系统和用水定量管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使用管理。技术上,借助水平衡测试、推广节水器具、翻新老化设施、集水循环利用等方式进行节水。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能宣传周,华师都会举行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她希望大家以身作则节约水资源,“我们每个人都是构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个点,首先我们自身要将节水内化为意识,外化为行动,才能进一步发挥辐射作用,影响周边人、影响社会,最终营造出节水、惜水、爱水的氛围。”
珍惜水资源,取之有道
有同学认为,与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地区相比,南方的水资源是十分充足的,环境学院讲师晏晓敏对此做出解释:“实际上,珠三角地区也存在缺乏水资源的现象。去年秋冬季,广东地区降水不足,河源水库出现了水位下降的情况;今年年前,东部供水场由于海水倒灌,导致水质变差,采水也随之减少。”因此,无论南北,节水都有其必要性。
政府在节水方面,已经作出了不少努力。晏晓敏提到,大学城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两套不同的供水系统:接触性用水取自市政用水,而绿化、厕所用水则取自水质稍逊的光州河。两套系统的配套实施优化了水资源的调配,有效利用了水资源。
学生同样是节水的重要力量。晏晓敏建议:“在宿舍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在不影响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减少洗涤产品的使用。”洗涤用品的污水处理率非常低,如果将其排放到地表水中,会影响水生态。“从点滴做起,就是我们能够贡献的力所能及的力量。”
杜绝“半瓶水”浪费
邱满洪是广州某饮用水公司的的经理,自年起,华师师生开始饮用其公司生产的桶装水。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之本,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饮用水企业的经理,邱满洪深刻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他呼吁同学们应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争当节约用水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实践者。
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养成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重复用水的良好习惯。邱满洪倡导同学们履践“空瓶”行动,饮用瓶装水应喝完再丢弃,杜绝“半瓶水”浪费。不断增强节水意识、强化节水责任、养成节水好习惯。节约水资源需要你我共同努力,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生活点滴做起,让节水成为一种责任。
节约用水,华师人在行动
地理科学学院的优秀科研项目《基于“以水四定”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共生发展的协同路径研究》获得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人们对“水资源紧缺”的话题并不敏感。“水资源保护其实是一个很老旧的科研课题,但是,为什么会有人在不断地研究?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被解决过。”团队认为,大部分人都对水资源的理解存在误区:“大家都认为水是本来就存在的,像空气一样,所以没有节约的意识。”
这样的现状,让漏水的水龙头流下的一滴滴水,都会使他们“感到很难受”。作为科研者,团队已经形成了“提倡节水”的责任感。他们建议,节水应该在宣传方面下功夫,学校卫生间、饮水机处的节水标语可以适时更新,达到提醒的目的;漏水的设施及时修理,别让水白白流失。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级社会工作专业的范佳怡深信节水智慧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越小的地方会有越多的生活智慧。”来自河北廊坊的她,家乡水资源并不丰富,也经历过几天连续停水的严峻状况,因此,她深知水资源的珍贵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致力于将节水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用水,范佳怡都会随手关掉水龙头,用漱口杯装水刷牙,把淘洗水果的水用来浇花,培养了一丛郁郁葱葱的多肉植物。“这些虽然都是小事,省下的水也没有那么多,但这也是我一种节水的生活态度,很小,但是很简单,可以带动很多人,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节约用水
需你我同行
建设绿色节水校园
让我们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