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不是比学院更高级?有人反驳说,那麻省理工还只是个学院呢。
麻省理工校区不过,随着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本只是学院的,一待更名为大学,从此就那开始踏上高规格发展之路,备受社会与考生青睐,录取分数线也随之水(名)涨船高。因此各地学院纷纷想方设法申报更名为“大学”。一些地方院校在发展中不断追求特色学科建设,“申硕申大”也在情理之中。从年到年这30年间,全国79%的高校成功进行了更名或重组合并。之后七年时间里,又有超过所高校改换了校名。
1.成功的更名:
要说学院改名成大学最成功的,当属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在当年参评院校时开始计划改名,但当时教育部明确规定新改名或新成立的大学不许带“中国”、“中央”字头,当时学校的方案只是北京广播大学(北广)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电大),但后来评估专家组提议中变成了“中国传媒大学”,结果中国就这样多了一个国字号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虽然只是大学,但它的新闻学专业比很多高校分数线还高,很多地区录取线都在一本线分以上。
此外还有中国海洋大学,也是老牌重点大学之一,创办于年,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年时它和省立山东大学合作成立了国立青岛大学,年成了山东海洋学院,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经历多次分合,历经6次“更名”,最终蜕变发展为国字号开头的大学,被人誉为国内最美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录取分数线也不高,地理位置优越,实在是适宜捡漏的好大学之一。
中国海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创办于年,当时合并了年成立的圣约翰书院的政治系,并于7年将华东政法学院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是上海机械学院,年改名“华东工业大学”,后又合并了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最终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看这个大学的名字,以为是财经类高校出身。事实上,它是蹭了财经的热度,但结果却是名称里的每一个关键词:“南京”、“财经”、“大学”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备受重视,生源质量越来越好。实际上这所大学的前身是年成立的南京粮食学校,年建成了南京粮食经济学院(还有粮食二字),年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粮食两字没了,从此开始快速转型升级),3年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如果有人说南京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是粮食专业,你会信么?它的4大国家级特色专业中有一个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不就与粮食有关吗?
南京财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前身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学校名字“21厂工业职业学校”,先后历经8次更名,从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重庆工业专科学校、重庆工业学院、重庆工业管理学院、重庆工学院等到“重庆理工大学”(9年)。当然更名过程中,也合并组合了多所学校,校名响亮的同时,学校整体实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另外,类似的还有北京钢铁学院先后申请更名,之后历经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材料科技大学、北方大学等,最终成功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实现完美转身。
2.难言成功的大学更名
不说是否失败,起码让人觉得弊大于利的大学更名也并非没有,而且不少。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纺织大学改名为东华大学。原来是国字号,更名后不伦不类,又没特色。当年更名,是因为纺织行业不行,没人报考,招生严重不足,于是被迫想换个高大上的。像南京粮食学校一样的思路,结果整出来的“东华大学”,甚至让人觉得是什么野鸡大学还是民办大学。
有趣的是,有东华大学(上海市),还有南华大学(湖南衡阳市)、西华大学(四川成都)、北华大学(吉林市)。好在东华大学沾了上海地域的光,不愁招不到学生了。
“四川联合大学”:猛一看以为是民办或野鸡大学,可它却是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后的校名(年)。当时把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大学合并组成不而成,于是考虑模仿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创办)改成了“四川联合大学”(四川联大?),结果更名严重影响了招生,非议很多,后来不得不又改名为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校园内的银杏树江南大学:前身最早叫三江师范学堂。后来,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分流的系科组建成无锡工业学院,再之后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1年时无锡轻工大学与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江南大学。虽然现在江南大学也是大学,但原来无锡轻工大学就已经是工程大学了,而江南学院只是一个三本学校,这样一来,相当于一个三本大学吞并了一所大学,才成就了今天的江南大学。你说无锡轻工大学憋屈不?
大学更名中也有很奇葩的,如长沙师范学院,4年的时候,曾向教育部打报告更名为“长沙儿童工程职业学院”。你没看错,多了儿童两字,没了师范、长沙这些关键词。“儿童工程”是学什么的?估计绝大多数人看到这校名都以为是研究什么工程的,以为是个工科大学,结果不好意思,人家是个幼儿园师资教育学校。校名一出,人们议论纷纷,顶不住压力下的学校,于4个月后重新申请更名了。这也算是大学更名历史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了。
更有一波三折的更名,当属泸州医学院,年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从小地方泸州到四川,从学院到大学,皆大欢喜了吧。结果华西不服,发动各方大佬,迫得又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可是改成“西南医科大学”后,结果又遭到了第三军医医院的联合反对。
西南医科大学还有如华北航天工业学院更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就差了一字换个顺序有意思么),中州大学更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等,都是备受争议不为人所看好的。
3.正在努力更名中的大学
年,浙江科技学院申请更名浙江科技大学,目前正待教育部部署专家组考察评议。
浙江高校除了浙江大学外,没有另外的或,仅有的双一流也就中国美院、宁波大学等。2所国字头大学,10所省字头高校中,却没有浙江科技大学的身影,仅有一所浙江科技学院,专业水平也就二本左右,录取分数线在浙江不到分。虽然学校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勉强符合大学申报条件,但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全省的实力排名中,大约在15-20名左右。
浙江科技学院如果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单从校名上来看,恐怕会不输于浙江工业大学,甚至会盖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个浙江一个杭州,等级就不一样),肯定会吸引一大批不熟悉的考生前去报考。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还有一所名为绍兴文理学院,也正向教育部申请更名为绍兴大学。此外,徐州工程学院更名为徐州工程大学,淮阴工学院更名为淮安大学,盐城工学院更名为盐城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更名为湖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更名为宝鸡大学等。广东、福建、海南等各省都有不少学院意欲申请更名为大学。
从学校到学院,从学院升格到大学,从专科到本科,通过改名提高身价、地位和层次,来吸引更多的经费支持、生源保证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