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在追求公平中不断走向公平。这句话听起来像句饶口令,实际上反映了客观现实。公平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所谓公平自在人心。公平随着人心的变化而变化,以前所认为公平的事情,现在不一定被认为是公平的,今天认为公平的事情,以后也可能被认为不公平。
拿教育来说,原来有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收费标准高于一般学校,当时被认为合情合理,人们也能接受,一时在各地兴起。后来人们发现,如果家里拿不出几万的赞助费、择校费,即使学习成绩很好也只能望重点兴叹,而且觉得这是对金钱的公平,而不是对求学者的公平,用今天的话说则又在拼爹。所以,重点学校的做法早就消失,代之以学校的均衡发展。
民办“贵族”学校也曾经很是红火,并一度取代了原来重点学校的位置,享有提前择优录取的特权。人们开始也认为合理,教育多样化发展嘛,需求即合理,富人有钱,让其有一个消费出口不是很好吗?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又发现这是金钱优先和拼爹的综合版本,拼的不仅有爹有钱,还有文化观念的倒退,不仅不是公平,而且与新时代格格不入。现在已经是公民同招,民办学校被取消了特权,使得教育公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人们对高考的认识亦是如此,开始可以接受的做法后来不能接受了,有的认为公平,有的则认为未必公平,同样是见仁见智,那么到底哪种观点合乎情理,能够让更多的人们接受呢?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一)绝大多数人认为,高考最公平。
随着大规模扩招,高考的公平问题越来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