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一块牌匾,牌匾上的字背后又折射着哪些故事呢?
01厦门大学
“四个字有三个错别字”
作为国内双一流大学,该校自年创办以来为国家培育了诸多英才。这样的百年名校,牌匾上却有错别字,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很多人说厦门大学牌匾上的四个字只有一个“大”字写对了,“厦”字上面多了一点,“门”字少一点,“学”字没有宝盖头。一所大学的牌匾上怎么能有错别字,网上响起了要求更换牌匾的呼声。
其实字并没有错,这是鲁迅先生一直惯用的一种草书,那这些字是先生亲题的吗?当然不是,这是从学校从其手稿中找到的字拼凑出来的,以示对其崇高敬意。
此前鲁迅曾在厦大任职过五个月,后因气候、饮食等原因离开学校留下了部分手稿,“厦门大学”由此而来。
有鉴于此,所谓的“错别字”,其实是一种鲁迅体的草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法历史源远流长,许多书法大家的字体并不在于写实,而是唯心,通过书写来表示当时心境。书法作品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是作者内心的体现。
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家都有自成一派的字体,鲁迅作为近现代的文豪,亦是如此。
此外,该校错别字牌匾还有一种颇有意思的说法,即“厦”字上多一点,告诉学子学习要多一点耐心;“门”字上少一点,像是晚辈在给长辈鞠躬,告诉学子要尊师重道;“学”字没有宝盖头,则是告诉我们学无止境。不得不说,编造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02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学大汉,武立国”
武汉大学旧时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古时书写顺序从右往左。按照现在书写顺序,从左至右,读过来就是“学大汉,武立国”。意外地读起来,慷慨大气,气势激昂,别有一番意味。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说法的绝妙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年首先提出来的。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上,以《学大汉武立国》为题作精彩讲演,他在演讲中说:中国又再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保家卫国,复兴中华,我们必须要“学大汉,以武立国”,才能达到保卫国家的目的,使广大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学大汉,武立国”从此名扬天下。
关于“学大汉武立国”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像汉武帝那样立国;另一种解释是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让人不禁想起汉朝时将军出征前的宣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其实,这两种解释在本质上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后辈要自立自强,要使国家强大,不再受别人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