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眼中,民办高校的含金量不高。首先民办高校的学习氛围没有那么浓厚,即便是下定决心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效率也不高。更何况很多学生只是出于就业难的压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的研究生。因此从民办本科出来的学生,想要报考“双一流”院校的研究生,难度是非常大的。
现在考研的上岸难度非常大,考入“双一流”高校的难度就更大了。很多“双一流”高校的保研名额都比较多,留出来的招生名额非常有限。从民办高校出来的学生,需要和众多的学霸们竞争这有限的名额,成功的可能性可想而知。也许报名的那刻,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被狠狠淘汰,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只是无用功。
在进入到复试阶段后,考生需要和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时导师很有可能会因为考生的本科院校,而对考生进行区别对待。即便是考生的表现没有太多不同,导师也会“下意识”地认为,本科毕业于名校的学生,会更优秀些,更值得培养。这些因素,都成为了民办高校毕业的学生,在考研时必须要面对的障碍。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基础的,会影响普通民办二本学生上岸的因素,那就是学生自己本身的学习能力。大家都知道,高考是非常公平的考试,最能体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考入、这类名校的学生,都是学霸中的学霸。他们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到了考研阶段,他们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这种差距,是学渣四年的时间都无法追赶上来的。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普通民办二本的学生想通过考研逆袭到名校,基本上已经无望了。但凡事也没有绝对,在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都有一些实现逆袭的学生。只不过对于大多数的考生来说,想要提高上岸的成功率,还是应该稳扎稳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这两年来非常流行的词是“逆向考研”,也就是说很多考生都放弃了报考名校,转而选择并不是那么好的院校。曾经抱有名校梦的考生,也都开始认清现实,降低报考的难度,只为上岸而努力。如果仅仅是为了就业的话,这个思路也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