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如今的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的历程都是高度同质化的——出生、成长之后经历人生的各种重大事情:长大成年、接受大学教育、结婚成家最终离开这个世界……在这种按部就班的节奏在之后,似乎人们都不曾思考过,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对于教育的依赖性远大于几十年之前?
人们总是在抱怨整个社会都变得“内卷”,却没有对如今社会陷入的这种状态进行什么反思和改变。
在年底的国家研究生统一入学选拔考试当中,参与考试的报名人数居然达到了骇人的万人之多。
无论在这庞大的考研大军当中,做了认真准备的有多少、最终完整参加完考试的人有多少,总之这一数据就意味着参与到竞争之中的大学生们数量已经越来越多了。
其实考研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出路,但没有必要的是“考研”成为大学生们的一种必经之路,导致几乎所有学生都要“挤”在考研的人群当中。
无论是作为学生家长,还是作为学生本人,都应当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对于不同性格、不同情况的学生而言,在大学之后的出路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再去做决定也不迟。关于学生的情况与毕业之后的选择,我们不妨来看看专家的意见。
专家视角看考研
储殷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他曾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交换研究人员、比利时欧洲大学跨区域整合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如今在国家智库以及各种专题问题研究组织当中担任职务。
在一个视频作品当中,储殷教授表示,其实对于当今人数浩繁的大学生而言,那些就读于“二本”、“三本”的学生才是更加应该重视考研这个机会来“翻身”的,考研才是最好的出路,能改变命运,对于一些本科学校就已经很不错的学生而言,其实不妨直接去职场当中“试试水”,一般都能够找到不错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