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4/18 16:47:00
今年的高考早已圆满结束,考生经历查成绩,报志愿,被录取,欣慰的是顺利度过这个艰难时期,总算尘埃落定,上了心仪的大学。过来人都明白,学生的成绩是硬性条件,但填报志愿也是至关重要。每年都有因志愿填报出现“捡漏王”的幸运儿,也有运气不佳的倒霉事,像那些高分考生却被不好的学校录取。最让人可气的是,考生不是因为考分不够被调剂或退档,而是报错学校。因为大学名字实在是太像了,有的只有一字之差,学校的差距却很大。于是,乌龙事件频频发生。案例:小王是今年高考的学生,成绩不错,高考分数多分,他想报考一所电子科技大学。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却误把一所三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当成了自己早早看上的学校。填报结束后,他还心情不错,对自己上一所大学胸有成竹。没想到被录取后,才知道这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不是他想上的那所大学。这只是一个分校,是一个三本院校。小王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这样的乌龙也的确很难分辨。像这样的乌龙事件,每年都会出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名字太相似了,如果不是对学校特别了解,根本不能辨别真伪。很多三本院校起名比,大学取得还气派。还有那些野鸡大学,名字取得更是高大上。不知道的都会以为是个相当有实力的学校。为了不再让无辜的学生发生乌龙事件,所以针对这个现象,教育部传来了好消息,这可把家长和学生高兴坏了。教育部规定:1.从校名区分学校等级教育部要求学校,取名遵守学校等级,让考生从名字上就能了解到学校的实力。比如:取名某某大学,某某学院就是本科院校;取名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某某高等专科学院,就是专科学校。这样从名字上就能区分开本科专科,考生就不会填报错了。2.不可以在名字前加前缀误导考生有很多学校为了听起来有实力,会在名字上下功夫,比如加上前缀:中国、中华、中央,以及省份等,这样取名很容易让考生以为是所重点大学。现在的教育部规定,不能用国家作为前缀,不可以用除了自己学校所在城市的以外的地域名作为前缀。这样取名就能确保学生和家长不被误导。3.取名不能太接近重点大学有很多普通大学,为了打响知名度,不从学校的师资力量出发,而是取一个和、大学很接近的名字。有的只相差几个字,但学校的实力却相差悬殊。考生傻傻分不清,就可能出现误报的情况,学校找到高质量的学生自然高兴,但对学生本人来讲,可能一步错棋就步步错。4.分校取名要求独立起名有的大学分校是属于独立院校的,不归总校管辖,所以,学校的实力也不与总校一样。可是分校取名确以总校为前缀后面加上分校名,这样也会误导考生。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教育部也要求了高校分支出来的独立院校不得使用原校名。这样考生报考就不会看错、报错了。教育部这样规定,对学校取名进行统一规定,可以避免考生分不清学校实力而报错。更能避免一些野鸡大学来误导大众的眼睛。学生从名字上就能区分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本科、专科、甚至公办、民办、野鸡等,考生能根据自己的成绩上一所心仪的大学。考生十年寒窗苦读,如果高分被低录,就非常遗憾了。教育部这一规定,不会再发生乌龙事件,明年的考生有福了。你认为这一规定可以避免考生因报考学校带来的弊端吗?这样取名,那些野鸡大学还能有机可乘吗?欢迎留言评论说说你的观点。感谢阅读,感谢点赞分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