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简介
重庆科技学院是以工科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的市属应用型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校址: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学校于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由两所年开始办学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年;年4月,改校名为“西南工业部冶金工业学校”;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年,由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重庆钢铁专科学校”;年,国家教委又将校名调整为“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年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年,校名西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年9月,学校更名为“重庆石油学校”;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由中专升格为专科,更名为“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年、年石油工业部先后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
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学院。
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建有省部共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工业发酵微生物、能源工程力学与防灾减灾、纳微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稠油开采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田开发、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复杂金属矿产资源增值处理与清洁提取等3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社科研究中心2个,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16个学院(部);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是国家级一流专业,油气储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7个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6个市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
-学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生人,其中普通本科生人,硕士研究生人,外国留学生人。
年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专业共计66个,其中26个普通本科专业按10个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校后按学校各专业大类分流方案规定进行专业分流,大类及所包含专业名称如下:
土木类(包含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机械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
工商管理类(包含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材料类(包含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焊接技术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计算机类(包含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专业)
化学类(包含应用化学、化学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包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
地质类(包含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设计学类(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与科技专业)
重庆科技学院年本科招生
年,学校新增建筑学、化工安全工程、供应链管理3个本科专业;新申报应急技术与管理、翻译2个本科专业。
年,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共有26个普通本科专业按10个大类进行招生。共计招收普通本科生人,其中在重庆市招生人。
年,重庆科技学院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计划招生14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68人,实际投档数量68人(包括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计划招生数量5人)。
投档分数线
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冶金工程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选考科目要求见上表。年选考科目要求没有调整。
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
年重庆科技学院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14个专业(类)中,化学类、机械类、材料类、化工与制药类、地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共7个招生专业(类)实行大类招生,其他招生专业均为按照专业招生。
化学类:包括化学、应用化学2个专业;
机械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
材料类:包括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5个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2个专业;
地质类:包括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2个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工程管理、工程造价2个专业;
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3个专业。
重庆科技学院年招生章程摘要
中外合作办学物流管理专业,采用4+0双学位模式,招生规模为60人/年,核心课程由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派专业教师在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用全英文授课。学生本科毕业且达到授位条件,颁发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同时颁发重庆科技学院与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学位证书。
除英语、翻译专业外其余各专业不限外语语种,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并通过当地招考主管部门组织的外语口试(考生所在省份不组织外语口试的除外)。
学校调阅考生档案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数%以内;实施平行志愿设置的,按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普通类别进档考生专业(类)同分排序规则: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使用省级平行志愿批次同分考生排序规则;非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使用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依次从高到低排序比较。
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进档考生按根据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分数优先”规则确定录取专业(类)。
新生入学后均到大学城校区(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就读。
艺术美术设计类根据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分数优先”规则录取。学校认定考生所属省统考美术学和设计学类成绩。艺术美术设计类考生的文考成绩和省级专业统考成绩分别达到生源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对进档考生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
学费及住宿费(年):
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
普通本科专业每学年学费—元/人,艺术类本科专业每学年学费元/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专业每学年学费元/人。
每学年住宿费—元/人。
关于转专业
单独代码招生的专业(专业大类)只能申请转入同一类型专业(专业大类),与普通专业(专业大类)不能互转。
申请转入专业大类的学生必须正常参与转入专业大类的专业分流,不能申请直接转入专业大类中包含的特定专业。
各学院制订申请转入学生的基本条件;考核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注意事项以及录取标准,对申请转入的学生进行考核。
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
重庆科技学院年本科生毕业及就业情况(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重庆科技学院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年,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8.89%,学位授予率92.56%。
截至年12月,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就率为82.24%。其中,在重庆就业的比例为55.05%;在石油行业就的比例8.59%,在冶金行业就的比例为7.81%。
毕业生升学(含出国)人,升学率10.43%。创业人数为31人,创业率0.55%。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重庆科技学院届毕业生总人数为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毕业研究生人;男性毕业生人,女性毕业生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中男生人,女生人。毕业生来自30个不同的省,其中重庆本地生源占比57.91%(人),省外生源以四川省为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1.31%(人)。山东省生源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毕业研究生8人,占比第三。
毕业生分布在14个培养学院(本科毕业生13个,毕业研究生1个);本科毕业生分布在50个专业,其中人数前三的专业分别是会计学(人,占比5.6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占比4.4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占比4.21%)。
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类型
截至年12月31日,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0.58%。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34%,研究生就业率为%。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人,总体就业率为78.14%。其中,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人,就业率为98.61%;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人,就业率为77.62%。
本科毕业生各学院各专业就业率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院为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86.94%),其次是外国语学院(84.75%)。从专业看,就业率前三的专业分别是焊接技术与工程(就业62人,就业率为95.3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人,就业率为93.69%)、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就业55人,就业率为91.67%);就业率最低的学院为建筑工程学院(73.93%)和安全工程学院(71.10%),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地质学(61.29%)、物联网工程(63.53%)、人力资源管理(67.69%)。
届毕业研究生分布在安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两个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7.10%、%。
毕业生就业类型
届毕业生就业类型主要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占比48.65%)、升学(内地)(人,占比9.69%)和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人,占比8.85%)。
就业行业
届毕业生已就业人数人。其中就业行业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制造业(人,占比25.16%),建筑业(人,占比19.55%),教育(人,占比6.36%)。其中,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在石油、冶金两大行业就业情况为:石油行业就业人数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53%;冶金行业就业人数人,占就业总人数7.76%。
就业单位性质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其他企业,人数为人(60.21%),其次是国有企业人(32.50%)和三资企业人(2.69%)。
届毕业生进入世界强企业的人数达到人,占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的16.09%。
就业地域分布
届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分别是重庆市,四川省和广东省,分别占就业人数的55.05%,13.86%和5.11%。山东省就业62人。
升学出国情况
届毕业生总体升学人数为人(本科生国内升学人,出国、出境升学31人,研究生国内升学3人),总体升学率为10.23%。其中,毕业研究生升学人数3人,升学率为2.08%;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人,升学率为10.43%。
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前三的专业分别是化学(升学18人,升学率为30.00%)、功能材料(升学26人,升学率为25.74%)、勘探技术与工程(升学9人,升学率为25.71%);升学率最低的专业有艺术与科技(无人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6人升学,升学率2.51%)、市场营销(人,3人升学,升学率2.17%)、资源与环境经济学(76人,1人升学,升学率1.32%)、视觉传达设计(人,4人升学,升学率2.65%)。
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为人,占总毕业人数的9.64%。升入“一流高校”建设高校28人(4.99%);升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人(25.49%);升入重庆科技学院人(26.38%)。
薪资福利情况
毕业生薪酬区间分布数据显示,毕业生平均薪资为元,其中月薪在-0元区间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占比达到27.70%;其次是月薪在-元的毕业生占比23.30%。
不同学院毕业生薪酬数据显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元;其次是数理与大数据学院(6元);石油工程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元,其次是海洋油气工程(6元)。
未就业原因分析
未就业原因分析数据显示,28.46%的未就业毕业生“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24.80%的毕业生“正在择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16.45%的毕业生“在等待单位签约”,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的学生占比13.84%,10.97%的学生在准备升学考试,还有4.44%的毕业暂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