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宁可走三本,不要去专科”?三本院校主要包括:多数独立学院、多数民办高校;少数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独立学院最早诞生于年,是根据教育部八号文件精神,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所以当时大部分三本也称国有民办本科。这一时期,大部分三本与母校还是在一起,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课程设置也基本与母校一本二本专业一致,只是收费相对较高,毕业证和学位证也与正常母校专业一样,可以说看不出差别。也不排除有些三本很厉害。比如位于珠海的某些以“”大学为背景的三本大学,因为其师资力量主要是原主体背景的“”大学的师资力量,这样的三本大学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但其招生分数也水涨船高,甚至超过很多公办二本大学的本科。按常理,那还不如选择公办二本就读了。愿意继续去读这样三本大学的学生,很多不是家庭富裕,就是读这个三本只是一个跳板而已。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是无法去相提并论的。
如果考虑体制外就业,那专科如果选对了专业,比三本要强的。比如,有人在比较差的三本学校读了个没有就业市场的专业,而且学的不好,那他毕业后,就业是很困难的;相反,如果是选择了专科院校的某一个强势专业,比如建筑、比如平面设计等,那么,在学校期间好好学学技术,毕竟也会有一技傍身,不会愁找不到轻松、高薪的工作。我们要知道:现在不缺大学生,缺的是人才。人才包含了有能力的大学生,也包含各个领域的人才---如专科的高级技工等。因此,如果能在较好的专科学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学科,真的不比本科差。
记得听四十多的大哥大姐们说过,他们上学的时候专科要比本科吃香,专科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反而比本科高,很多专科毕业生的工资要比本科生还高。。。感觉现在对专科的定位其实是有问题的。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德国的专科学校,他们的专科更像是技校,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工作一线,社会上需要掌握什么技能的学生学校就培养什么学生。而我国的专科学校专业很多但很多是没用的,有些专业多数时候招聘起点都要求最低全日制本科,造成了本科毕业生有工作,专科毕业生没工作的现象,有工作的本科生才会看不清没工作的专科生,这样一来专科毕业的学生处境就很尴尬,真正的毕业就失业。专科学校专业不专,而且专业设置不务实,其实是对我国劳动力的极大浪费。理想中的专科应该是直面社会,需要掌握什么技能的毕业生学校就教什么,尽量少点务虚的专业,多点务实的,让毕业生在某一方面做到专精。
自己读了三年专科,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了本科(全日制有毕业证学位证,同时也劝专科同学最好去参加这个考试,不难)。说下自己的感触吧。专科三年自己在学校进学生会什么什么的感觉把自己生活搞得十分充实,在学校也算是个小的风云人物吧。在出去应聘的时候,说出这些经历,当时说去应聘康师傅的市场,HR直接说我们并不在意你这些什么副主席这些头衔。专科出去通常工资左右。通过专升本后进入本科,自己一开始特别迷茫,感觉不如专科充实,感觉就是在浪费时间。后来上一周签工作,自己找了一家强的互联网零售公司(没错,只是排名比较靠后,单纯的校招,没有任何关系),工资4。也许有些专科出来的同学出来的看不起这4工资,但我专科一寝室室友工作两年才的工资。不要说什么看实力不看文凭,同样这公司211的工资6k+,看实力是后面的事,没本科这个敲门砖连显示自己实力的机会都没有。我专科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本科重庆三峡学院。望选择的时候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