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走向春天的职业教育系列读了职校,真
TUhjnbcbe - 2024/7/3 16:24:00
                            

《走向春天的职业教育》系列①读了职校,真的就没前途了吗?原创黄慧民主与法制周刊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年第35期

编者按

职业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事关新时代教育发展,更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自年职业教育法开始施行到现在,从技校到职高,从中职到高职,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中等职业院校所,高等职业院校所,年均向社会输送万毕业生,年培训量达1.5亿人次左右,为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然而,高级技工缺口仍高达万人,且该数据仍在不断扩大中。与此同时,社会上谈职教色变,部分家长不愿送孩子上职教院校,职教生低人一等,职教生地位低,待遇差等声音也不绝于耳。

一边是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另一边却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广泛的歧视和偏见,如何改变“重普轻职”的现状,让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要,以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道典型的中国式发展难题。

年是职业教育改革元年。这一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写入年启动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新时代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和责任。期待职业教育法的修订能够早日完成,尽早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和瓶颈,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真正和普通教育平起平坐,迎来属于它自己的春天!

《走向春天的职业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读了职校,真的就没前途了吗?

文/本社记者黄慧

在我国,职业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接收被升学考试“淘汰学生”的身份存在。尽管职业教育的初衷是让受教育者直接针对职业需求,获得相应的技能、知识和职业道德,但由于当前社会对学历的崇尚,往往只有当升高中和本科有困难时,学生才会想到专科这个“planB”。学生和家长经常忽视职校对受教育者职业技术培养的优势,很少主动选择读专科。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我国今年将重点扩大中职招生比例,文件使用了“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表述。此消息一出,激起千层浪,不少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甚至有人认为未来中考生依据中考成绩,一半将进入普通高中,另一半将被强制分流到职业学校接受专科教育。

面对突如其来的职普分流,不少家长宁愿掏高额学费选择私立高中或者到国际学校就读,也不愿意孩子去上职校。令他们担忧的,除了学校风气氛围和教育资源的落差,更有未来进入社会求职可能遇到的歧视。那么职校到底值不值得读?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接受职业技能教育而主动选择了职业院校呢?读了职业院校,真的就等于失去了前途吗?

带着这些疑惑,记者选择了教育资源较多的北京和教育大省山东,对这两个地区已经在职业院校就读的部分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采访。

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进入职业教育并非他们的人生滑铁卢,相反,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7岁的张磊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目前他就读于北京某商科职业院校的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因为父母未在北京落户,当年中考分数分的他在普通高中的大门前望而却步。

“按说其实初二应该转回老家去,因为学习还算比较好,但当时生病,做了一个小手术,耽误了回去的时机。初三转过去真的太晚了,后来就只能上了职高。”张磊回忆道。

因为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稳定,张磊很早就开始勤工助学和利用假期兼职。“现在好多花销,比如饭钱都不用家长给了。我周六日会出去打工,当过服务员,在星巴克做过咖啡拉花之类的。保安其实也干过,反正做过的行业挺多的。”

或许是这些经历让他更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向春天的职业教育系列读了职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