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大战孙悟空》:什么玩意儿
因对堵车估计不足,入场时电影已开演。带着愧疚、连声道着“不好意思”,终于从邻座膝盖与前排座木板间挤过,找到位置。然而落座后却一直怀疑是走错了影院还是影院放错了片子,因为看了半天,总觉得不像《智取威虎山》。
对于从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截取的《智取威虎山》我是很熟悉的。早在1958年,我就读过曲波的原著。那时刚上初中,是跑了多少次图书馆才把这本书借到手的。当时就觉得小说故事情节千回百转、惊心动魄,正反面人物描绘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小说中还有年轻的203首长与“万马军中一小丫”白茹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看得人血热心动脸儿发烧。对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书中最过瘾的莫过于土匪那些黑话,搞得很多男同学在路上相遇都不再问“你好”或者是“吃饭了吗?”而是大喝一声“天王盖地虎!”
其实关于小说《林海雪原》好到什么程度,根本不用我说,从几十年来该书不断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在文革期间还能得到江老太认可,成为革命样板戏,就知道这块坯子怎么样了。
小说《林海雪原》出版于1957年9月,刚一问世就引起巨大反响,一次次加印。至1963年底,印量已近160万册。而以小说为原著的话剧、电影、连环画、京剧也蜂拥而出,并且都获得成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都获得了好的业绩和创纪录的票房。
在小说问世半年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焦隐菊等人就对其进行了二次创作,截取原著第二十一章,排出了四幕九场话剧《智取威虎山》(童超饰杨子荣),首次将《林海雪原》搬上舞台。该剧从1958年5月10日首演到1964年7月23日告别舞台,共演出190场,成为人艺改编文学名著最成功的保留剧目之一。
话剧《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引起上海京剧团的注意,随后便以“大跃进”的速度于1958年9月让《智取威虎山》走上现代京剧舞台。其剧情、结构几乎与话剧一般无二。
在此前后推出的京剧还有北京京剧院的《智取顽匪座山雕》、范钧宏的《林海雪原》等几个版本。
1960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林海雪原》开始公演(杨子荣由王润身扮演),将小说中的故事以动态呈献给观众,进一步扩大了影响。近日,国家决定对5部老电影进行保护性修复,其中就包括这一版的《林海雪原》。
1964年,中宣部、文化部在北京举办“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海京剧院带着修改后的《智取威虎山》参赛(李仲林扮演杨子荣)。江青看到后觉得基础不错,便给予“亲自指导和关怀”,毛泽东也两次观看并为其纠改过个别台词。经过近3年的打磨加工,该剧于1967年成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首(杨子荣改由童祥苓扮演),在1968年决定将这些样板戏拍成电影时,《智取威虎山》被排在第一位。
文革之后,电视的影响逐渐加大,为此,1986和2004年,《林海雪原》曾两度被拍成电视连续剧(1986版的杨子荣扮演者为韩再峰,在2004年版电视剧中林达信扮演杨子荣)。但因这两个版本都试图以改变和丰富剧情取胜,而这种做法既不能为老观众接受,新观众对其又没有兴趣,所以不仅不是特别成功,还引出不少争议。两位杨子荣的扮演者也没有因此像王润身和童祥苓那样一举成名。
但两部电视剧的播出却使《林海雪原》实现了小说、电影、话剧、京剧和其它剧种、电视剧的大满贯,就连《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也已经无法与之媲美。
近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影视界出现了制作人实力远远超前于文学创作的境况,为此,只好大量修改翻拍老作品。实践证明,在科技手段飞速发展,而且迅速被影视采用的情况下,仅从经济角度考虑,翻拍确实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于是,3D版的《智取威虎山》便应运而生(杨子荣由张涵予扮演)。但徐克与国内翻拍者有不同的身份,人家不必过多考虑电影的*治效应和“教育意义”,只要不反动,能通过检查就O了。由是,3D版《智取威虎山》的剧情甚至可以浓缩到比片名还短,俩字:“剿匪”。只是为了借壳上市才用了杨子荣、座山雕、威虎山这几个人名和地名,随后就是个打,而且主要是看怎么打的。
在观看这莫名其妙的《智取威虎山》时,首先得承认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确实使片子招人看。就说打虎上山那场吧,这老虎拍的,就跟要从银幕上跳出来一般,不仅活灵活现,而且还戳穿了一个瞎话。因为早年一直听说猫是老虎的师傅,为了留一手,就没教老虎上树。不知道杨子荣碰上的这条虎是用了权色交易还是其它手段,居然把上树这一招学到手了,在银幕上硬是往树上爬,把杨子荣也吓得屁滚尿流。当时,尽管我知道杨子荣不会死在这里,但还是替杨老兄捏了一把汗。
至于影视剧一直很在意的所谓“穿帮”,在这里那是毫无顾忌。你想,就连坦克都上了威虎山,而且203首长对其还能驾轻就熟;就连飞机都成了座山雕逃跑的备份,而且在空中还与杨子荣好顿较量,还有什么新武器不能用、什么事不能发生呢?为此,在走出电影院谈感想时,字数也比片名短,还是俩字:“热闹”
自打小说《林海雪原》问世到3D版《智取威虎山》在2014年平安夜首映,这个故事已经陪着中国观众走过了多半个世纪,此间,杨子荣从小说中一个鲜活的人物,被拔高成高大全的英雄,最后又成了匪气十足的侠客。曾经被当成八亿人民学习的榜样,最后竟成了从13亿老百姓手中攫取票房的财神。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变化,笔者不想妄议,但我知道更多的观众在走出影院后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嗷!原来杨子荣也是戏说,根本没那么八宗事。
我去过黑龙江省海林市,拜谒过位于该市东山烈士陵园的杨子荣烈士墓。我不知道倘若烈士有知,对自己被演绎成半仙之体是什么心情。
现在《林海雪原》在翻拍次数上已位居现代文学作品之首,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已有一拼。按我国影视节目翻拍规律,再过十年,《智取威虎山》和《西游记》都会重拍。这里笔者想自报奋勇当把编剧,创意是像关公战秦琼一样,让杨子荣与孙悟空干一仗。其中杨子荣的立场当然不能改,为制造矛盾和对立关系,就得说猴子变坏了、腐败了,还跑到威虎山给座山雕当了“老十”。在剿灭这股顽匪的过程中,孙悟空的72般变化确实给杨子荣带来不小的麻烦,好在这时的杨子荣能耐大了,一会儿开出了隐形苏-37,一会儿使用深海声纳寻找猴子的影踪。
孙悟空与杨子荣两个“斗战胜佛”联手拍成的电影,估计票房怎么也能整几十个亿。不过现在我就已经给自己的作品写好了一句五个字的观后感:什么玩意儿!赞相关美文阅读:·赵红霞“爱”上雷*富就象白骨精爱上猪八戒·从容生活·3米长黄金蟒“越狱”
寻蛇记一贴居民慌·“杀人犯”被“漂白”留给人们的思考?·逼上梁山·向着那希望的地方去(1)·与周国平互动·一首催人泪下的小诗·必然败诉的斯大林名誉诋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