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奋奋学校建筑设计从教育开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学校建筑不是装载师生的“教育容器”,

而是教学空间、知识展示空间、信息传递空间,

同时还是情感交流的场所。

十余年来,吴奋奋将此理念一以贯之。

李希贵校长曾赞他“中国唯一既懂建筑又懂教育的设计师”。

1“视学校建筑为‘教育容器’”是阻碍我国学校建筑设计发展的思想根源

《新课程评论》:

吴院长,您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与您对话。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已发生很大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如基于任务、主题、资源的小组合作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早已出现。部分学校开始尝试教育空间的重建以满足这些新需求,但任何新的尝试都是建立在对现状的充分了解和对未来的清晰判断基础之上。能介绍一下您了解到的情况吗?

吴奋奋:

好的。我认为,当下,中国中小学校建筑是作为“教育容器”加以设计、建造的。这是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全面落后于“世界三大学校建筑高地”的设计思想根源。

我说的“三大高地”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以芬兰为代表的北欧和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这也是我们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中同”)十多年来对世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性结论之一。

被视作容器的学校建筑设计追求什么呢?一是追求容量足够大,二是追求外表足够靓。过去水乡造渡船不就是这两个追求吗?

容量的大小,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甲方(指筹钱建学校的单位)之间是在相互攀比的。你亩10万方建一所60个班的重点中学,我就亩20万方建一所个班的重点中学。如果容量相等或相近,就比外观,看谁的外立面更漂亮,甚至比外立面用什么材料。我有一次去一个省会城市考察新学校建筑,陪同参观者不无骄傲地说:“我们这个项目主楼外立面是石材干挂的,而他们(指邻省省会)的最好学校也只能用陶土板。”

将学校建筑视作“教育容器”,是学校建筑演进的一段必经之路。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走在这段路上。七八十年代是个过渡期,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们进入“世界三大学校建筑高地”新的路段,不再把学校建筑理解为“教育容器”,而是视其为“教育装备”。作为“容器”的渡船自然以能装下多少人和多少货论高低,容量相近就比谁的外观更漂亮了。作为“装备”的军舰呢?比什么或者说首先比什么?

我们是继续把学校建筑当渡船,还是认真想一想,是不是也该把它当军舰了。

▲山东省高密一中建筑立面设计图(可左右滑动)

2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应该由建筑的使用者来选择

《新课程评论》:

在您看来,造成我国学校建筑设计思想停滞不前的原因有哪些?

吴奋奋:

我没有能力讲清楚到底有哪些原因,但我肯定这跟“人口多”没有必然关系,和“经济落后”的关系也不大。

依我的个人经历,现行的建筑方案选择制度是重要的原因。决定一类建筑最终形态的,是这类建筑的选择者。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应该由学校建筑的使用者来选择。但实际上只有甲方和评审方有选择权。不是家长先觉得学校造得不错,孩子看了也喜欢,他们才来报名读书的;任课教师也不是因为觉得这所学校有我满意的教室供我工作才选择到这里上班的。学校建筑长什么样,关系最密切的人:家长、学生、任课老师,事实上都没有投票权。

《新课程评论》:

投票权握在了谁手里?

吴奋奋:

替代他们做主的,向来是评审专家和甲方领导,最近,还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