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少同学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从考研初试、复试和读研这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如果考研继续选择人工智能方向,那么从大三开始准备初试就来得及,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践环节,这对于考研复试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实践主要包括科研实践、项目实践和专业竞赛,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考研也是有积极影响的,但是我个人在复试环节更看重与本专业强相关的实践经历,比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联邦学习、迁移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方向的实践。
通常情况下,在重点大学就读的同学往往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科研实践和项目实践活动当中,因为不少导师会招募一些本科生进组,我也会招募不少本科生进组来完成一些基础的科研任务,比如做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等任务。
本科期间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积累一定的科研基础,如果能够再完成一定的成果输出,比如文章、专利等,对于考研复试的影响就更加积极了,可以凭此来冲击学科实力比较强的传统强校。
对于在普通大学就读的同学来说,通常参加科研实践和项目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主要是学校的科研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会相对弱一些,尤其是没有研究生培养能力的大学,参加科研实践的机会就更少了,此时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就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了。
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同学有很多专业竞赛可以参与,其中很多同学会重点参加数模大赛和ACM,这两个比赛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是认可度也比较高。我在近几年参加复试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参加过这两个比赛,有的同学还有不错的成绩。
考虑到很多同学没有参加实践的渠道,我联合一些大学的导师和互联网大厂的企业导师,共同打造了一个实践场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申请参与,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如果有考研、读研相关的问题,欢迎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