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教师治学、民主管理、共同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构建“三大系统”、“一体两翼”,学校现代管理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升,蓄力前行”。
一、三大系统:
1.决策系统成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党组会”:负责制定学校章程,推举管理人员,行使决策权管理权,提供教材、课程、技术支持等服务以及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保障机制,以学校“党委”为核心,吸纳一定数量的管理层及群众代表组成学校决策机构。
2.执行系统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委会”:负责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由校长和校长领导下的主要干部组成执行系统,确保学校“党委扩大会”决策得以具体实施。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实际需要,校长下设若干职能部门,负责学校各项具体事务的运作。通过学校行政会议,将“党委扩大会”的决策转化为学校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并通过指导、协调、检查各部门工作来实现学校的正常而有序运行。
3.监督系统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监委会”负责监督检查、决策参考。监督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章程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监督。监督机构负责人或者监事应当列席学校校委会会议。建立顺畅的信息流通渠道,增加管理的开放度和透明性。三大系统,为一所学校的灵魂、首脑,主持学校发展大局,确保学校沿着“立德树人”的正确办学方向“奋力笃行”。一体两翼:致力于构建一套民主参与、多元共治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坚持做到,能用结构解决问题的,就不用管理。
二、一体两翼
(一)建立“一体两翼”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一体”,即以校部、学部为主体;两翼,即服务中心、学术中心。
“一体”:
1.校部管理
/p>
(1)组织构架:以执行总校长为核心,下设“一办”、“三部”、“五会”,一个办公室,三个学部(小初高),五个委员会(校委会、教工会、招聘会、膳食会、家委会、)
(2)管理模式:校部采用“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扁平化管理”。强调校总部的集中决策和事业部的独立运营,通过协商管理平台打通事业部之间的联系,这是大规模、多学段学校比较适用的一种组织结构。高层容易摆脱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集中精力做好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思考;事业部重心下移,能够提高事业部内部管理的灵活性及适应性。建立两个平台:监督平台、协商平台。监督平台机制:校委会值班领导“一日三巡”制,监委会监委领导“一日三巡”制。协商平台机制:校部办公室负责,运用钉钉赋能,构建智能化平台,实现管理自动化、精准化,让工作变得更加简约、智能和高效——最终建立了智能校务平台、智能采购、智能教务、智能教学、智能学习、智能作业、智能沟通等移动办公平台,让手机成为一个掌上的数字“孪生”校园。
2学部管理:
(1)组织构架:以学部校长为核心,下设:“一校”、“两处”、“两会”、“多科组”,一个校长室,教务、德育两处,家委会、学生会两会,多个学科教研组。
(2)管理模式:学部实施“直线—职能式结构”,又称“科层制管理”。特别强调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效率排在第一位。强调专门化,因此有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有不同的专门职责。它还具备等级制,上下级非常鲜明的特点,特别强调规则和制度。学部各种重大决策,并非学部校长拍板决定,而是让更多老师参与不同层次的决策。学部议事会:成员包括学部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学科备课组长以及主班班主任,主要对重大事务进行讨论决策。青年教师成长联盟(工作室):主要是为青年教师成长进步搭建一个平台,以老带新,以专家育新人。学生自主发展学院:学生自主参与学部活动、管理、民主监督。“融.教育”家长学校:属于家长的“学校”,是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的家校共育平台。
“两翼”:
1.服务中心(行政支持系统):包括“行政后勤服务中心”、“学教生活服务中心”,为学部和教学一线服务。
2.学术中心(学术支持系统):是由学术中心领导的“课程研究开发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为教育教学提供智力支持。学术中心又称“最强智囊团”:推动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必须要实现由粗放到精细、由经验到标准、由试行到专业、由自主到规范、由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引领的提档升级。来实现“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的目标。人员方面,由教学骨干牵头负责组建团队,所有老师包括教学管理人员参与其中;每两年进行一次轮换,让老师的科研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这样决策层、服务部门(服务中心)、研发部门(学术中心)、协商平台,全部指向中间最核心的职能部门(不同事业部/学部)。校部领导聚焦学校发展战略,把握学校发展方向;让学部领导坚持到教育的第一现场去,到宿舍、到教室、到餐厅、到教室中间去,到学生中间去;让基层教师坚守一线,将学校战略意图和办学理念,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三大系统”为首,“一体两翼”为身,现代学校定能赋能蓄力,翱翔起飞!